新华社北京 7 月 11 日电《参考消息》11 日刊登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文章《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反复无常,谈判还有什么意义?》。报道摘要如下:
美国总统特朗普设定的 90 天 " 对等关税 " 谈判窗口期已经结束,但结果并没有引起很大震动。白宫最初自信地宣称,美国可以 " 在 90 天内达成 90 项协议 "。然而随着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越来越低,美国政府转向第二阶段计划:在 90 天内达成一定数量的协议。但随着 7 月 9 日的最后期限临近,事实证明关税谈判比预期的更加困难——贸易伙伴们也不那么顺从——特朗普团队进入了第三阶段计划:美国将确保与一些国家达成 " 分阶段协议 ",而不是最终协议。
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已经注意到这些反复,并且可能正在考虑几个日益明显的问题。
首先,这些谈判是否能解决任何问题,或者它们只是特朗普为美国观众表演的真人秀的一部分?尽管特朗普总喜欢抛出一些含糊不清的措辞,鼓吹已经 " 达成 " 的贸易 " 协议 ",但大多数细节和许多最棘手问题仍有待谈判。
另外," 对等关税 " 是一种障眼法吗?当美国推动达成一些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 " 对等关税 " 影响的基本协议时,一个可能更具威胁性的关税问题正在悄然逼近:针对特定行业的关税。
特朗普政府已对钢铁、汽车、木材等一系列重要行业实施或威胁征收 25% 至 50% 不等的关税。对于相关国家而言,针对特定行业加征关税的影响可能至少与 " 对等关税 " 一样具有破坏性。为获得 " 对等关税 " 减免而向美国作出让步可能是徒劳的。
展望未来,问题在于,是否会出现一个临界点,在这个临界点上,各国看到美国日益过分的反复后,最终决定让特朗普独自拿着牌坐在谈判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