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基金二季度业绩渐次公布,港股创新药主题ETF强势霸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ETF中回报率前17名均为跟踪港股生物医药类指数的产品。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产业催化及政策支持的双轮驱动下,创新药板块长期投资价值显现,目前中国创新药估值预期上行,长远来看或仍是投资主线。(数据来源:Wind,2025.1.1-2025.6.30,基金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资料参考:21世纪经济报道,《创新药领衔港股生物科技“狂奔”,后市还有业绩估值双击机遇吗?》,2025.07.14)
指数领涨,创新药驶入发展快车道
今年以来港股创新药板块高歌猛进,相关指数相较恒生科技和恒生指数跑出了明显的超额增长。
以为例,今年以来收益已达94.06%,远超同期恒生指数(25.27%)、恒生科技(25.49%)。
拉长时间段来看,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近一年来回报为122.23%,同样跑赢同期恒生指数(42.49%)、恒生科技(55.28%)。
(数据来源:Wind,今年以来统计区间:2025.1.1-2025.7.22;近一年统计区间:2024.07.23-2025.07.22,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资金加码,跻身今年港股通净流入前三
创新药行情的火热演绎,使其成为长线资金更青睐的板块之一。
据Wind数据对港股通的行业资金流向统计,医药生物行业年内获得南向资金的净流入已达1224亿元,跻身2025年港股通资金最富集的前三大申万港股行业。(资料参考:21世纪经济报道,《创新药领衔港股生物科技“狂奔”,后市还有业绩估值双击机遇吗?》,2025.07.14)
而相关主题基金的净申购情况也能印证这一点。据Wind数据,银华基金旗下港股创新药ETF()今年以来净流入额达到了27.22亿元,最新流通规模达到了43.35亿元。(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7.28)
后市展望,创新药或仍有长线投资机遇
有机构分析认为,创新药产业投资趋势明确,向上传导或有产业链机会。
长期看,中国创新药在经历跟随创新沉淀后,已经进入渐进式创新时代,开始具备国际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海外授权交易超过70笔,首付款总额达到33亿美元,交易总额达到480亿美元;
中期看,具备竞争力的临床数据和MNC合作形式的BD事项是重要催化剂;短期看,围绕ASCO/ESMO学术会议重要数据披露/BD公布/国际化突破市场天花板带来股价弹性。
此外,一二级融资的便利,国际形势趋缓带来产业链CXO/科研上游等领域的衍生投资机会。
(资料参考:金融界,《中金:创新药产业投资趋势明确 向上传导或有产业链机会》,2025.07.14)
展望下半年,机构分析认为,结合对医疗健康及各个子行业产业发展态势、政策导向、研发进展、市场需求与供给能力等方面的判断,持续关注创新药及其产业链等结构性机会。
(资料参考:《医药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BD加速创新药重估,后续持续看好创新药及其产业链、AI医疗、脑机接口等结构性机会》,2025.7.20)
港股创新药ETF:高纯度高弹性
捕捉三位一体机遇的理想工具
在此背景下,投资者或可关注港股创新药ETF()及创新药ETF()。
港股创新药ETF()及其联接基金(A类:,C类:)
港股创新药ETF所跟踪的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主要分布在生物制品(48.1%)及化学制药(44.5%)两大行业上,均为创新制药核心环节,前十大成份股中有9家为涉及创新药核心技术的企业,体现出更高的锐度和纯度。(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7.22,行业分类为申万二级)
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在历史上具有突出表现。2020年以来区间收益率达到47.67%。(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7.22,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
创新药ETF()及其联接基金(A类:;C类:)
创新药ETF追踪CS创新药指数,该指数布局A股创新药产业链龙头企业,汇聚全球CXO龙头和国内仿创新药企龙头。当前自2020年成立以来,创新药ETF规模稳定上升,最新流通规模达到了101.17亿元。无论从产品规模亦或交易流动性来看,都处于同类产品中的领先地位。(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