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 / 新疆日报记者 贺江
今年 7 月,在重庆,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明珠的儿子杨夏、孙女杨晓寒与农业技术人员,历经数月试种新疆农科院瓜类生物育种团队培育的哈密瓜品种终获成功。父女俩为其取名 " 玉露明珠 "。这个瓜,不仅延续了吴明珠钻研的瓜种基因,更承载着她的初心。
吴明珠在鄯善县瓜地查看甜瓜的生长情况。图片由新疆农科院提供
从新疆独有到遍植全国,哈密瓜的推广仅用了 40 余年。瓜之所以这么多、这么甜,要感谢吴明珠一生的坚守与奉献。62 年中,吴明珠培育了 30 多个品种,同行用这些品种又培育出 " 子子孙孙 ",网民说,中国人能自由 " 吃瓜 " 离不开这位奶奶。
吴明珠的执着,体现在每个扎实的脚印中。1954 年,吴明珠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1955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急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吴明珠主动请缨,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临行前,同事们开着车,唱着歌为她送行。汽车专门绕着天安门转了一圈,吴明珠默默许下心愿:" 一定扎根新疆,报效祖国。" 到了新疆后,她一头扎进了条件艰苦的鄯善县。
在鄯善县,吴明珠与群众同吃同住,学会了维吾尔语。几十年间,她把全部技术无偿传授给瓜农,她培育的甜瓜早、中、晚熟系列品种,种植面积曾覆盖新疆主要商品瓜产区的 80%,在吐鲁番市鄯善县等地涌现出一批甜瓜致富村。吴明珠坦言:" 我的人生就是想多结几个瓜,把瓜的甘甜献给人民。" 这句朴素的话语,正是对她一生奉献的最佳诠释。
吴明珠走遍吐鲁番盆地的 300 多个生产队,给当地的瓜建立了档案;她辞去吐鲁番地区行署副专员的职务,只为追着阳光育瓜。这份近乎痴迷的执着,让她最终培育出 30 多个品种,其中 " 红心脆 " 畅销香港市场 30 载不衰;更有西瓜中的 " 王牌 "8424 西瓜,推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西瓜生产国和消费国。她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被誉为 " 西部瓜王 "。
面对新疆的甜瓜、西瓜传统栽培模式,吴明珠提出加速选育进程,去海南开辟 " 南繁北育 " 基地。她像候鸟一样,秋冬在海南,春夏回新疆,年复一年进行育种研究。二十世纪 90 年代,吴明珠带领团队选育的甜瓜、西瓜实现了一年三季,一些品种逐步走向全国。
吴明珠的敬业与奉献,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作为妻子和母亲,她深知自己对家人亏欠很多,虽感自责,却从未后悔。丈夫杨其祐是吴明珠大学同学,她决定到新疆工作是临行前两天才告诉丈夫的。杨其祐非但没有反对,自己随后也来到了鄯善县工作。
20 世纪 50 年代,吴明珠和丈夫杨其祐在北京合影。图片由新疆农科院提供
1958 年春节,杨其祐来到鄯善县和吴明珠结婚,为婚礼准备的最大一笔支出,是两人花 50 元买的喜糖。然而,杨其祐 57 岁时因胃癌离世。丈夫去世 5 天后,吴明珠就返回了工作岗位。直到 2017 年,87 岁高龄的吴明珠才恋恋不舍地放下工作。
岁月更迭,阿尔茨海默病让吴明珠渐渐遗忘了身边的人,却唯独忘不了瓜。2024 年 7 月,已是鲐背之年的吴明珠从重庆回到新疆,所到之处皆是敬意与感动。每当见到瓜,她总会俯身嗅闻,凝神端详,轻声赞叹,仿佛注视着茁壮成长的孩子。
从青丝如瀑的年轻姑娘,到银发满头的 " 西部瓜王 ",吴明珠将人生最宝贵的岁月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民。
如今,正值新疆瓜果飘香的季节。当清甜的瓜香在唇齿间弥漫,人们尝到的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吴明珠用一生书写的承诺。她所培育的瓜,已在祖国广袤大地上绵延生长;她的初心,也随着每一份甘甜永远流传。
责任编辑:王萌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