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国考出了一个公告。
说报考者年龄上限从 35 岁提至 38 岁,2026 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更是放宽到 43 岁。
这可是国考首次把年龄限制放宽到 38 岁以下,所以很快上了新闻。
但面对这新局面,很多人提出了质疑。
他们说 38 岁了,一堆脂肪肝,体检都过不了,怎么上的了岸呢。
然后尖锐了起来批评,说 38 岁的考生考得过年轻人吗,又或者是哪个二代想换个赛道了。
所以我们又要空欢喜一场了。
但真如此吗?我们要如此悲观吗?
02
事实上,放宽考公年龄限制这事是大势所趋。
第一,延迟退休了。
现在退休年龄也推迟了三年,同时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上升到 39.72 岁,那考公务员的年龄门槛也相应松一松。
总不能都去年轻人里找吧,可年轻人也少了啊。
第二,国考人数太多了。
很多考研的人直接去考公了,因为后者吃香。
读研出来后还得再走一遍独木桥,什么时候上岸又不知道,恶性循环下不如早点拿到铁饭碗。
这就是卷王不会消失,只会转移的道理。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大量 30 岁以上的考生。
30 岁以上考生比例可能还在上升,因为部分岗位甚至出现 " 大龄化 " 考生集中的现象。
而且,从需要人才角度来看,现在博士毕业出来差不多 30 岁,如果卡 35 岁的年龄条件,等于不给他们容错空间了。
第三,放宽年龄不代表不让人升职了。
很多人觉得 38 岁进去的公务员没有时间向上努力了,因为相对于 22 岁毕业的人来说,他晚了 16 年。
其实升职这事上,在哪里都是能力优先。
只不过为了降低机械衡量工龄的负面效果,现在有的省实行了新规,四级主任科员晋升仅需 2 年任职年限与年度考核合格,不再与年龄直接挂钩。
不过道理还是那个道理:
放宽年龄不是只给你一个没有上升空间的岗位,你有本事,38 岁进去也能闯出一片天。
03
但这些或许不是最重要的。
就像一个经典的问题:为什么政府公务员中午要休息那么长?
答案是公务员如果只午休一小时的话,企业员工可能连吃饭算上只有半小时了。
本质上在于公务员是风向标。
午休时长如此,薪资待遇如此,考公年龄限制也如此。
企业就是照着附近的公家单位有样学样,只不过可能减半执行。
这时候一个简单的国考公告的出现,可能带动很多企业消除 35 岁用工限制。
还有,看到了今天公告的那些人,他们面临职场年龄危机,但想到自己还有一个体面的容身之所可以去,就会得到不少宽慰。
事实上,这并非考公里的首创。
之前,很多城市在考编上打破了 35 岁门槛了。
比如今年四川眉山、遂宁的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里就说,本科放宽至 38 岁以下;上海录用执法类公务员的考试里,报名年龄放宽至 38 岁以下。
比如 2023 年省考中贵州、天津、湖北等地对部分基层或技术岗位放宽了年龄限制。
比如 2023 年广西招录优秀村干部、社区干部时,年龄限制放宽到 40 周岁甚至 45 周岁以下。
注意了,这不是说你想进就进。
上面有些招聘是需要技能的人,考虑到经验积累需要时间,所以给他们放宽些条件。
而一般情况下,38 岁考生比 22 岁考生在年龄、精力、积极性上都有所欠缺,这也是很多单位招聘时偏爱年轻人的原因。
这也不是说考试就不公平了。
38 岁有考试的天然困难,30 岁的考生、22 岁的考生就没有了吗?一味比惨也没什么意义,都是对其他考生的不公平。
再说了,国考毕竟不是一般的考试,本身是在招揽各种人才,笔试和面试有基本要求,数据显示差不多是百里挑一的难度了。
国考就是笔试与面试的分数较量,其他的都无关紧要。
当然更重要的是,国考的这次设置可能带动各种省考也跟进,因为国考多数岗位是限应届生报考的。
而省考能吸纳更多人,限制也少很多。
最后全社会都跟进了,那我们就是齐力反制 35 岁就业歧视了。
04
还有一些质疑,更像是夸张的吐槽。所以简单回应就行。
你说,快四十的老油条谁想要;
但实际上考进去就是他的本事,用人也单位不能不要。毕竟体制内辞退人不像企业那么简单粗暴。
你说三十岁以上身体基本都过不了关;
但实际上三十岁以下就过得了关吗,企业招聘就过得了关吗?
你说,是谁谁谁的萝卜坑;
但实际上国考是接近于高考一样的公平竞争。
当然,看衰这次公告也有看衰的个人理由,毕竟现在下行期,竞争大回报少,所以大家抱怨几句也可以理解。
但不可否认,考公依然是很多人获得体面工作的重要方式。
更何况它在不缺人考的情况下,还主动放开了,所以怎么看都是一次具有人文关怀的措施。
我们也不能因为吃五个馒头吃饱了,就觉得前面第一个馒头没有意义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