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年仅21岁的李成亮在上海长海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摄
“我太幸运了,从登记入库到完成捐献只用了14个月,就等到了。一次捐献可以挽救一个生命,这个捐献工作是很有意义的。”10月27日上午,在上海长海医院住院部的病房内,“00后”铁路上海客运段列车员李成亮笑着说。
当日,年仅21岁的李成亮在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他将为一名白血病患儿送去生的希望。值得一提的是,李成亮也是目前上海市捐献者群体中年龄最小的捐献者。
李成亮是目前上海市捐献者群体中年龄最小的捐献者。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摄
李成亮是江苏连云港人,在扬州读大学,2024年8月通过校招进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客运段工作,成为高铁六车队的一名列车员。“在被单位录用后,单位在入职前对我们员工进行培训,那时候我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动员下决定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并通过采集口腔黏膜样本的方式完成采样入库。”李成亮表示,当时身边也有很多同事都自愿报名登记捐献。
2025年9月,李成亮接到了“初配成功”的电话,得知患者病情十分危急,他毫不犹豫地同意捐献。但李成亮也说到,起初家里人不同意,“爸妈一开始有顾虑,担心我身体是不是吃得消,但后面他们去咨询了亲戚,也正好是医生,就这样说服了我的爸妈。而我平时也有健身的习惯,身体素质也不错。”
在家人支持下,李成亮利用休息时间积极配合完成捐献前的一系列检查。在正式捐献前的几天,他来到长海医院注射“动员剂”,这一工作是为了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并释放到外周血中,待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含量满足要求后才能采集。
在医院注射“动员剂”的四天里,李成亮的同事、同样是21岁的张晋滔一直陪伴在其旁边,直到李成亮完成捐献。张晋滔说,“我也报名登记捐献了,希望有一天也能像他一样,幸运地等到配型成功的电话。”
上海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部副部长、中华骨髓库上海分库主任张懿告诉澎湃新闻(www..cn)记者,当前,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年龄要求在18-55周岁,目前捐献者中20-30岁已占据主要力量。“如今在沪登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过程也很便捷了,上海是全国唯一与国际骨髓库接轨实现口腔样本采集入库的省市。区别于传统的血样采集必须在血站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微信自助入库可以在线填写个人信息并发送申请,经过工作人员电话联系确认后,即可获得口拭子采集盒,完成采样后将样本寄回即可进行检测入库。”
上海长海医院血液内科主任杨建民表示,因为骨髓血中富含造血干细胞,过去在临床上,采集造血干细胞需要抽取骨髓血。如今,从外周血中就可以直接采集到造血干细胞,过程和普通捐献成分血过程相同。在完成捐献之后,干细胞也能无限分化,越是年轻的人群身体恢复得越快,不需要太过于担心会影响身体健康。“一般情况下,捐献完造血干细胞之后,多休息、多喝水,保持正常饮食就可以,不需要过度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