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日,GE 正式完成从GE公司的拆分,以独立公司身份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回过头看,这是GE 股价进入暴涨轨道的起点:由上市之初的每股约140美元,一路攀升至接近580美元。在AI算力竞赛引发电力需求井喷后,燃气轮机需求激增,GE 等行业巨头的在手订单刷新历史纪录。
“独立上市以后,GE 看到了旺盛的市场需求。”第八届进博会期间,通用电气能源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欣对澎湃新闻介绍,三股力量驱动了市场需求:首先是AI电力需求空前高涨;同时,一些海外新兴市场为了杜绝AI大发展带来电力短缺,提前催生了对技术的需求;此外,全球制造业和供应链变化布局,带动了新的电力需求。“截至今年第三季度,GE 订单与业绩持续增长,利润率大幅提升,同时实现了优异的现金流表现。”
世界约25%的电力由GE 的设备提供。在中国,该公司提供的产品约占全国燃气发电装机量的三分之一。GE 的主力燃机9HA燃气轮机作为高效调峰机组,可与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形成互补,增强电网稳定性。许欣表示,在中国市场,GE 已收获6个9HA燃机项目,涵盖13台9HA燃机,包括6台9HA.01燃机及7台9HA.02燃机,装机容量突破970万千瓦。
凭借项目建设速度快、发电稳定、启动速度快、碳排放低、成本较低等优势,燃气轮机扛起了美国AI数据中心浪潮下的增量供电大旗。受资源禀赋、燃气发电成本等因素影响,中国的气电产业发展相对缓慢。2024年,中国的气电发电量占比仅3.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中国市场,上述传导效应是否同样成立?气电发展能否进入快车道?
许欣认为,天然气发电在中国市场能源转型中的角色与逻辑,与美国有着显著差异。
他解释称,AI的用电需求增速很快,但中国的发电装机规模扩张更快,数据中心新增用电的占比虽已上升,但不会导致电力短缺。从区域资源看,未来西北弃风弃光可被有效利用,“我相信中国不会出现由于AI导致缺电的状况。从宏观层面看,中国庞大的电力装机体量支撑着当前和未来的供电安全。”
他说,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中国对绿氢的规模化应用将成为提升电网稳定性的重要路径。“绿氢可能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将来燃机的关键突破口在绿氢上。中国有望率先实现绿氢的大规模应用,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全球领先的新增装机量,以及规模效益带来的成本优势。”
当前,绿氢产业仍处于商业化初期,全球项目面临“规划热、落地冷”,核心症结在于经济性之困。风光发电采用碱性电解槽电解制氢,在绿氢成本构成中,电耗成本约占总成本的70%。
国际能源署(IEA)不久前发布的报告认为,尽管近期氢能项目取消动作频频、成本挑战持续存在,已宣布的项目储备量减少近25%,但2030年前全球低碳氢能行业仍有望实现大幅增长。IEA执行董事法提赫·比罗尔呼吁:“政策制定者应持续推进支持计划,利用现有工具培育氢能市场需求,并加快建设必要基础设施。”
在中国,氢能迎来顶层设计支持。日前发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将氢能列为前瞻布局的未来产业,意味着氢能产业将从示范探索迈向规模化商业化发展的黄金期。
进博会上展出的 VELOX 航改型燃机模型
对于包括GE 在内的业内巨头而言,平价绿氢时代的加速到来有望让燃机行业焕发新生。
澎湃新闻注意到,今年进博会上,GE 与华电集团就9FA燃机机组备件及上海华电闵行能源有限公司一期2台 机组长协服务签订了采购意向协议。未来,双方将在机组维护、性能升级及掺氢燃烧等低碳技术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去年,配备两台GE 9HA.01重型燃气轮机的联合循环机组的广东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综合能源站项目投产,这是GE 在中国的首座天然气-氢气双燃料9HA电厂。
GE 的燃机机组已积累数十年掺氢燃烧经验。“我们在持续推进燃气轮机掺氢、纯氢燃烧的技术突破。放眼全球,没有一个国家的(氢能)发展得像中国这么快。”许欣向澎湃新闻介绍,本届进博会是 VELOX航改型燃机模型的首次展出。基于成熟的航空技术, VELOX航改型燃机拥有度电成本低、高可靠性、高可利用率、低排放等特点,可100%燃氢发电。
数据中心繁荣也给GE 的核能业务带来新商机。
澎湃新闻了解到,GE 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在部分国家部署小型核电站。其与日立的合资公司通用日立核能公司与安大略省电力公司、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波兰ORLEN Green 共同投资约4亿美元,用于开发BWRX-300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标准设计。通用日立核能公司与加拿大公用事业公司 签署了协议,以推进萨斯喀彻温省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SMR) 的开发。双方在项目规划方面进行合作,并促进共享与 BWRX-300 SMR的设计、燃料采购和制造相关的专业知识。